2011年3月31日星期四

茉莉花的疑問-概念篇

茉莉花的疑問-概念篇


問一:如果沒人指揮,行動豈不是像一盤散沙?



  茉莉花行動的成功處正在於"像一盤散沙"!只要沙粒夠多,還是能坑死專制者的。

  散沙般的無組織行動,沒有指揮者,只靠網友在網絡動員呼籲;加上散步者於假日遊人众多處散步,鎮壓機器無從確切鎖定誰才是異見者。但極多人同時出現,又意味著無數反對者之存在。

  中共以為揪出頭子,就可以令整場運動土崩瓦解,但渴望民主自由的人們還是像沙一般,看不見,捉不住地走出來了!對鎮壓機器的消耗更大,效果比從前更明顯。





問二:沒有統一的籌劃組織,又怎能團結一切茉莉花參與者?



  大一統思想,正是中國人千年以來的陋習。為何非統一不可呢?

  如果有這樣的組織,就會成為重點打擊對象,就像首發茉莉花訊息的博訊。被專制者打倒後,參與者就有很大不便,以至危險。

  然而,大家各自行動組队,百花齊放,百家爭鳴;即使中共打殘了一队,還有千千萬萬個队伍跟它作對,使其首尾難顧,顧此失彼。大家也能互補不足,互相砥礪。

  這樣對建構多元社會,有莫大促進作用,甚至成為日後民主中國成立不同黨派的基礎。





問三:現在的茉莉花行動的參加者這麼少,中共又這麼強大,能成功嗎?



  1989年9月4日,東德萊比錫聖尼古拉教堂發生了"星期一示威",人們開始每到星期一晚上就到廣場和平集會,爭取民主自由。初時人數很少,但到了十月,就有多逹320,000人,直接促成柏林圍牆倒下!

  還有,埃及革命都籌備了四年。中國辛亥革命成功前,國父孫中山先生等人發起的革命都失敗了九次之多,可見運動貴在堅持!

  再說一個故事:

  1931年,墨索里尼勒令全国1200位大学教授宣誓效忠,仅有12人拒绝。艾柯说,“但那12个人挽救了其大学、乃至我们国家的荣誉。这就是为什么你必须说不,即便这样做毫无益处。因为有朝一日,你可以说,你说过不。"

  堅持就能成功,為了自己和下一代的尊嚴,起來吧!不願做奴隸的人們!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小敏于香港创作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